7
次閱讀
次閱讀
在鋼筋與混凝土主導的現代建築中,木材正以全新的姿態回歸舞台。隨著永續與減碳成為全球趨勢,工程木材(Mass Timber)以其環保、輕量且具高結構性能的特質,成為建築材料的新焦點。現代木構技術主要以兩種材料為核心:集成材(Glued-Laminated Timber, GLT)與直交集成材(Cross-Laminated Timber, CLT)。前者將木板沿纖維方向層層膠合形成強韌樑柱,後者則以直交堆疊木板構成牆體與樓板,兼具穩定與耐震特性。
GLT 於 19 世紀的歐洲起源,解決了原木尺寸與變形的限制,使木構建築能跨越更大跨度。CLT 則於 1990 年代由歐洲開發,其垂直交錯的層壓結構提升了木材在兩方向的強度與穩定性,適合多層建築使用。兩者的結合形成「混合木構系統」,讓木頭能同時擔任主要結構與美學表現。
與傳統建材相比,木材重量輕、比強度高,施工能耗低且具良好抗震性能。木材燃燒時會形成炭化保護層,提升防火性;同時具良好隔熱與調濕效果,營造自然舒適的居住環境。更重要的是,木材能長期固定二氧化碳,成為天然的碳儲存庫。
在歐美與日本,「Mass Timber」建築正迅速發展,從學校、住宅到高層建築皆可見木構應用。木材不僅是結構材料,更是串聯森林、產業與城市的永續象徵。從 GLT 到 CLT,木構建築不只是技術革新,更代表人類重新與森林建立平衡共生的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