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次閱讀
次閱讀
現代木構造的樑柱系統延續了傳統木建築「以樑柱為骨架」的概念,但透過工程技術的進步,使其具備更高的精度、強度與模組化特性。過去依賴榫卯與人工施工的方式,現已被金屬連接件、螺栓與鋼板節點取代,使構件能以工廠預製、現場快速裝配的形式完成,大幅提升施工效率與耐震性能。這種系統兼具傳統木結構的柔性與現代工程的理性,成為當代木構建築的主流形式。
在材料技術上,現代樑柱系統主要採用工程木材(Engineered Timber),其中以**集成材(GLT, Glulam)與直交集成板(CLT, Cross-Laminated Timber)**最為代表。GLT 由多層木板沿纖維方向膠合而成,適合用於樑與柱等線性構件,具高抗彎與抗壓性能;CLT 則透過層板交錯膠合,使材料在雙向皆具承重能力,常用於牆體、樓板或屋頂系統。兩者若結合為混合型木構架,能同時兼顧垂直與水平承載,形成穩定且高強度的建築結構,適用於中大型公共建築與住宅。
除了結構性能的提升,現代木構造亦強調永續性與低碳效益。木材本身能吸收並固定二氧化碳,成為天然的碳儲存材料。與鋼筋混凝土相比,木構系統在製造與施工過程中碳排放更低,且可回收再利用。結合BIM模型設計與CNC數位加工技術,樑柱構件可於工廠預先切割與鑽孔,現場只需組裝即可完成,大幅縮短工期並減少廢料。現代樑柱系統不僅代表木結構的技術革新,更象徵建築產業邁向低碳化、工業化與永續循環的關鍵轉型。